手术室低体温的预防
手术室低体温的预防
低体温(核心体温<36℃)是手术患者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0%-90%,可导致切口感染、凝血障碍、心血管事件及麻醉苏醒延迟等严重后果。
一、低体温的核心机制
热量散失途径
皮肤暴露:手术野皮肤消毒、大面积暴露导致辐射和对流散热。
冷液体输入:室温血液、冲洗液直接降低核心体温(每1L室温液体使体温下降0.25℃)。
麻醉影响:全身麻醉抑制体温调节中枢,血管扩张加速热量丢失。
高危人群
手术时间>2小时、老年/儿童、ASA分级Ⅲ级以上、大面积手术(如胸腹联合)。
二、预防措施:多维度综合干预
1. 术前预保温
术前30分钟-2小时主动升温,增加热量储备,抵消麻醉诱导期快速散热。
采用珠海爱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医用升温系统-医用升温毯对覆盖非手术区域进行加温,降低低体温发生率30%-50%,缩短麻醉恢复时间
2. 术中体温监测与维持
监测设备:
核心体温监测:食道探头(最准确)、鼻咽体温探头或膀胱探头(一次性测温专用导尿管)。
皮肤温度监测:一次性皮肤体温探头。
加温措施:
采用珠海爱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医用升温系统-医用升温毯对患者进行体表加温。
减少暴露:覆盖非手术区域,仅暴露必要部位。
3. 术后保温
持续加温:术后转运途中使用保温毯,避免热量再丢失。
手术室低体温预防需贯穿术前、术中、术后全流程,通过主动预保温、液体加温、环境控制等综合措施,可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核心原则:“主动升温优于被动保温,全程监测优于事后补救”。
Next article : 体温监测在围术期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