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 2016-2017

围术期低体温的危害有哪些?

2025.07.11 / Friday

围术期低体温的危害有哪些?

 

围术期低体温(体温低于36℃)是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危害涉及多个系统,可能显著增加手术风险并延缓术后恢复。那么,围术期低体温的危害有哪些呢?

 

1. 凝血功能障碍:出血风险增加

机制:低体温抑制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因子活性,导致凝血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减少,血细胞聚集度升高,甚至可能激活纤溶系统。

后果:

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增加,需更多输血。

手术部位渗血不止或形成血肿,延长手术时间。

严重低体温可能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数据支持:低体温患者术中出血量可增加20%-30%,输血需求显著上升。

2. 心血管系统紊乱: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

机制:

低体温直接抑制窦房结功能,减慢心脏传导,导致心率和心输出量下降。

交感神经兴奋引发外周血管收缩,增加心脏后负荷和血液黏稠度。

低温降低心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易诱发低钾血症(与体温降低成正比),进一步导致室速、室颤等心律失常。

后果:

术后心肌缺血发生率是体温正常者的3倍。

严重低体温可能引发心力衰竭或心脏骤停。

特殊风险:对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危害更显著。

3. 免疫功能抑制:感染风险升高

机制:

低体温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氧化杀伤作用,减少多核白细胞向感染部位的移动。

降低皮肤血流和氧供,抑制组织对氧的摄取,削弱局部防御能力。

后果:

手术切口感染率增加2-3倍,延长住院时间。

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风险上升。

数据支持:体温每降低1℃,感染风险增加约20%

4. 药物代谢减慢:苏醒延迟与毒性增加

机制:低体温降低肝脏代谢率和肾脏排泄功能,延长麻醉药、肌松药及镇痛药的代谢时间。

后果:

麻醉苏醒延迟,增加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

静脉麻醉药(如丙泊酚)和阿片类镇痛药作用时间延长,可能导致呼吸抑制。

布比卡因等局部麻醉药的心脏毒性增加。

5. 代谢紊乱与器官功能损伤

能量代谢:

体温每降低1℃,代谢率下降约7%,氧需求减少但氧传送功能同步下降,可能导致组织缺氧和乳酸性酸中毒。

肝肾功能:

低温降低肝脏解毒能力和肾小球滤过率,抑制肾小管重吸收,增加药物蓄积风险。

长期低体温可能引发肝功能异常或急性肾损伤。

神经系统:

轻度低体温导致意识错乱、淡漠;严重低体温可能引发昏迷或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尤其老年患者)。

6. 术后恢复延迟:住院时间与费用增加

表现:

低体温患者术后寒战发生率增加40%,耗氧量上升,加重心肺负担。

伤口愈合延迟,疼痛敏感性增强,需更多止痛药物。

经济影响:低体温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延长1-2天,医疗费用增加20%-30%

7. 其他危害

寒战:增加氧耗和二氧化碳生成,可能诱发心肌缺血。

电解质失衡:低钾、低钙血症风险升高,影响神经肌肉功能。

体温调节失衡:术后可能持续低温,形成恶性循环。

预防与管理建议

术中保温措施:

使用医用升温系统-医用升温毯、输液加温器、冲洗液加温至37℃。

控制手术室温度在22-24℃,减少皮肤暴露时间。

监测与干预:

持续监测核心体温(如鼻咽温、食管温)。

对高危患者(如大型手术、老年、儿童)提前预保温。

多学科协作:麻醉科、手术室护士及外科医生共同参与体温管理。

珠海爱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生产一次性体温探头、一次性测温专用导尿管及医用升温系统,围术期体温管理一站式服务通过整合多环节、多学科的体温干预措施,为患者提供全流程、精准化的体温保护,可显著降低低体温相关并发症风险,提升手术安全性与术后恢复质量。围术期体温管理一站式服务通过“预防-监测-加温治疗”的全链条管理,将体温保护从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防控,为患者安全筑起坚实防线,是现代手术室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方向。围术期低体温的危害具有多系统性和隐蔽性,需通过综合保温措施和严密监测加以防控,以保障患者安全并促进术后康复。

 

Previous article :

Next article : 手术室低体温的预防

新闻中心

sk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