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 2016-2017

ICU体温管理

2025.02.12 / Wednesday

ICU体温管理


ICU(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发热与体温管理对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至关重要。

一、ICU发热的定义与体温调节机制

定义:

根据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的定义,ICU中的发热体温截断值设定为38.3℃(>101°F)。然而,对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的患者以及老年患者,发热体温截断值会稍微降低,设定为38℃。

体温调节机制:

人体的下丘脑视前区是体温调节的核心区域。下丘脑通过调节机体对热量的保存、产生和散发,尽可能地减少体温变化,从而维持体温的稳定。

二、ICU发热的潜在原因

感染性因素:

包括肺炎、胆囊炎、静脉导管感染、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艰难梭菌感染、导管相关感染、手术部位感染、蜂窝织炎等。

非感染性因素:

包括外科术后反应、药物相关反应(几乎所有药物均可引起发热,尤其是抗生素)、医疗相关的过高热(如血清素综合征、恶性高热、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肺部炎症(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化性肺炎、胶原血管病、吸入性肺炎)、神经源性发热(如下丘脑体温调定点功能障碍,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颅内出血、创伤性脑损伤等)。

三、ICU体温管理策略

临床思路:

由于发热的病因包括感染和非感染因素,临床医师不能仅依赖实验室和放射科检查。体格检查至关重要,应重视肺部听诊、痰液检测、手术部位和静脉导管局部皮肤外观检查、肢体肿胀或红斑等。

治疗原发病:

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生素应用(适用于感染性休克、粒缺患者发热、有明确支持感染的检查结果或临床症状时)。

退热药的应用:

退热药的应用虽有争议,但在存在高热或当发热可能进一步恶化病人病情时,可考虑使用。

物理降温:

包括使用冰袋、冰帽、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等方法,以降低患者体温。

四、ICU体温管理的注意事项

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重症患者应使用一次性体温探头或一次性测温专用导尿管进行连续的体温监测,以及时发现体温的波动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如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或TTM等。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在使用药物降温时,应密切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保持患者舒适:

在进行体温管理时,应尽可能保持患者的舒适感,避免过度刺激和不适。

预防并发症:

如在TTM期间,应监测患者的凝血和血小板聚集功能,以及预防低体温相关的并发症如代谢性酸中毒、继发性高钾血症等。

综上所述,ICU发热与体温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一次性体温探头或一次性测温专用导尿管可以实时连续的监测患者的体温,医务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实时体温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新闻中心

sk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