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手术后使用肌松逆转剂选择和影响
麻醉手术后使用肌松逆转剂选择和影响
之前的文章已经提及麻醉的三要素:分别是镇静、镇痛以及肌松,如何将三者维持在一个完美的平衡状态对于患者手术平稳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本篇文章来重点讲解一下除这三点之外,“术后及时逆转”对麻醉手术的重大影响。
有调查显示,有5%的成年患者在接受非心脏外科手术后,会因产生严重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而导致死亡风险显著升高,与之对应,医疗成本也会进一步提高。
而目前学界认为,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会由肌松逆转不足而升高,因此,要降低PPCs发生概率和助力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实施,逆转肌松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临床常用的肌松拮抗剂多为
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和循证依据充足的罗库溴铵特异性拮抗剂舒更葡萄糖钠。
在美国许多医院,两种药物使用频率十分接近。新型肌松逆转剂舒更葡糖钠虽不如经典药物新斯的明一样已在临床应用多年,但其较后者无全身抗胆碱能活性,不对心肺功能产生影响,且能更快速、更有效地恢复神经肌肉张力的。
但使用频率相近的这两种药物的安全性却并不相近。
有研究显示:使用舒更葡糖钠逆转肌松的患者,较之使用新斯的明组的患者相比,不仅主要终点事件(PPC复合终点)发生率较低,而且次要终点事件(包括肺炎和呼吸衰竭)的发生率也较低。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相较于新斯的明,术后以舒更葡糖钠逆转肌松会让患者获益更多。
且考虑到两组匹配度良好,这一结论具有可信度高,临床推广性强。
Previous article : 麻醉医生在麻醉术前和术后的职责
Next article : PCI术后患者的围术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