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低体温的原因
创伤后低体温的原因
严重创伤之后常发生低体温,曾被认为是机体代谢降低、创伤后抑制期常见现象。
随着国内外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的深入,认为低体温实际上是一种创伤后容易被忽视的并发症,能使机体产生复杂的病理及生理变化,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之一。
低体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相对稳定的体温是生理功能正常执行的必要条件。低体温的形成离不开产热和散热这一对立过程,是机体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加或两者一起导致的后果。
1.创伤引起低体温:热量丢失在创伤现场就开始,创伤并发低体温的发生机制主要有两种情况:
(1)代谢衰竭:机体在创伤后早期是抑制期,因组织的低灌注、低氧血症,尤其是组织的摄氧、耗氧能力明显下降,使机体的代谢下降到极限,不能产生足够的热量以维持体温;
(2)休克代偿:创伤后休克与低体温往往同时存在而又相互影响,低血压或低氧血症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下移,抑制了寒颤反应等耗氧产热活动,这种对低体温的生理性接受被认为是机体对创伤的一种保护性机制,是机体对创伤的适应能力。
2.麻醉对体温影响:严重创伤患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麻醉期间多种因素造成的低体温是目前围手术期最常见的温度失调。
全身麻醉期间低体温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核心温度首先快速下降,随后缓慢线性降低,最后逐渐稳定,并且随后保持基本不变。挥发性麻醉药可通过其直接的外周作用而引起血管扩张。
椎管内麻醉可抑制体温调控的诸多方面。椎管内麻醉可降低血管收缩与寒颤阈值,辅助药物和高龄可进一步降低该阈值。一旦触发,寒颤的增益与最大反应强度可降至正常的一半。最后,行为温度调节削弱。结果是椎管内麻醉期间,寒冷防御的触发温度低于正常;一旦触发,防御效率较低;患者常常意识不到自己处于低体温状态。由于椎管内麻醉期间仍少见中心温度的监测,因此这些患者实际上常常出现未被发觉的低体温。
3.其他因素对体温的影响:在手术救治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影响体温的因素:
(1)环境温度的影响:由于医患对室温要求的差异,室温调节不当或不及时,使手术室温度相对降低;手术室转入恢复室的运送途中,室外温度低于室内等因素均可导致体温下降。
(2)输液输血的影响:手术中输注大量温度较低的液体,特别是输入大量库血,可明显降低机体体温。
(4)年龄因素的影响: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体温易随室温下降而下降。老年人基础代谢率低,体温下降的发生率也较高。
Previous article : 爱晟医疗--医用升温系统
Next article : 肺不张的概念及术前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