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低体温的定义
围术期低体温的定义
围术期低体温的定义是指在手术前、手术中或手术后,患者的核心体温降低到36℃以下的临床现象。
一、核心体温的定义
核心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通常通过测量体内温度(如直肠、口腔或腋窝温度)来反映。
在围术期,核心体温低于36℃被定义为低体温。
二、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原因
麻醉药物的影响:麻醉药物可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下降。特别是吸入麻醉药物和镇静药物,会影响人体的热量产生和保留机制。
手术过程中的热量散失:手术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失去大量的体液和热量,特别是在开放手术或长时间手术中。手术过程中的外科操作、组织损伤以及输液等因素都可能对体温调节产生负面影响。
环境因素:手术室的环境温度、湿度以及患者的衣着等也会影响体温的调节。
三、围术期低体温的危害
低体温可引起人体凝血异常、心肌缺血和免疫功能抑制等病理生理改变,导致麻醉复苏时间延长。
围术期低体温与多种不良结局相关,包括心血管不良事件(如室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凝血/纤溶功能障碍、输血需求增加、麻醉药物效能和代谢改变等。
四、围术期低体温的监测与管理
为尽早发现体温过低的患者,并防止出现进一步恶化,在围术期进行持续的使用一次性体温探头进行体温监测至关重要。
围术期患者体温监测主要为核心体温,而外周组织温度比核心体温低2~4℃。临床患者体温监测的部位和技术方法对于发现和防治低体温十分重要。
围术期低体温防治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物理保温措施(被动保温、主动保温和增加环境温度)和药物干预措施。
综上所述,围术期低体温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临床问题。医务人员应加强对低体温及其并发症的认识和理解,采取有效的监测和管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和术后恢复。
Previous article : 术中主动体表保温对于围术期正常体温的重要性
Next article : 围术期意外低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