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体温管理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体温管理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体温管理是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这类患者的体温调节功能常受到影响,容易出现发热现象,而高热则可能增加患者的短期病死率。以下是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体温管理的详细阐述:
一、体温监测
实时监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应使用一次性体温探头或一次性测温专用导尿管实时监测体温,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发热情况。
观察症状:除体温外,还需观察患者是否有寒战、出汗、意识状态改变等伴随症状。
二、发热处理
1. 物理降温
当患者体温高于38℃时,可首先考虑物理降温。
方法包括在头部、颈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或使用温水擦浴等。
注意:物理降温应适度,避免过度降温导致患者不适。
2. 药物降温
如果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或患者体温持续升高,可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
注意:药物降温需严格掌握剂量和用药时机,避免药物过量或不当使用导致的不良反应。
三、预防性体温控制
对于存在低体温风险的患者,应实施综合管理措施以预防体温过低的发生。
措施包括保暖措施、监测感染和药物相关性体温抑制等。
四、注意事项
在进行体温管理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管理方案。
同时,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此外,对于高热不退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的患者,应及时请专科医生会诊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五、目标体温范围
对于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建议将体温控制在38℃以下,但不低于35℃,以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虽然目前尚不能给出明确的体温管理建议以改善功能预后和存活率,但通常认为体温过高(大于38℃)时应给予退热治疗。
综上所述,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体温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体温监测、发热处理、预防性体温控制以及个体化管理方案的制定等。通过科学合理的体温管理策略,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并提高预后质量。
Previous article : 一次性测温专用导尿管的临床应用
Next article : 手术患者体温保护要注意这些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