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低体温的治疗
围术期低体温的治疗
围术期低体温防治作为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得到了麻醉科医师和外科医师的高度重视。然而,统计数据显示,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仍然较高,主动保温率却相对较低,这凸显了围术期低体温防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围术期患者低体温防治专家共识(2023版)》的发布,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最新的指导和建议。该共识指出,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手术因素、麻醉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是否进行干预等。因此,在制定低体温防治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其中,物理保温是低体温防治的重要手段,包括被动保温、主动保温和增加环境温度等。被动保温措施如医用升温系统、医用升温毯、棉毯、手术单等应贯穿整个围术期。当患者体温低于36摄氏度时,应开始主动保温,首选采用医用升温系统-医用升温毯通电加热方法。爱晟医疗医用升温系统由医用升温系统由主机、医用升温毯和一次性体温探头/一次性体温传感器/一次性测温导尿管组成,升温系统可实时监测患者体温,根据监测的体温自动调节毯温,便于医生更直观的了解病人的病情和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药物干预也是低体温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使用药物进行干预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对于不同手术类型和特殊患者,围术期体温管理方案应各有侧重。例如,对于创伤患者,应强调预防为先,尽量防止传导性热量损失;对于肝移植患者,除常规保温外,还应考虑减少供体置入腹腔时与后腹膜接触面积及“脉冲式开放”等改善低体温情况的措施。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围术期低体温防治需要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全方位、可持续的体温管理方案。临床医生应综合考虑低体温风险分层和临床效益等因素,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围术期体温管理服务。
综上所述,围术期低体温防治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需要临床医师和患者共同努力。通过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低体温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Previous article : 预防和治疗术后寒战的方法
Next article : 麻醉医生为何非常重视围术期的体温管理